“托马斯·萨拉切诺:共生” 特别互映:算法·韵律—回响

“托马斯·萨拉切诺:共生” 特别互映:算法·韵律—回响

在西班牙语中,“algo”意为“某物”,“rhythm”(节奏)一词源于希腊语的“rhythmos”,意思是“以强弱元素的有序相继或相反或不同条件地出现为特征的运动”。托马斯·萨拉切诺“共生”展览作品《算法·韵律》(Algo-r(h)i(y)thms)中每一个聚合的节点都指向微观与宏观现象的不同混响频率。 观众像蜘蛛一样穿梭于蜘蛛网,观看、触摸、聆听,在这个相互联系、近乎世界的网络中,感知存在的片刻。正如艺术家托马斯·萨拉切诺所言,这件作品“结合了联觉形式感知过程,我们希望邀请观众尝试从视觉转换到听觉,从听觉到触觉,进入一段循序渐进的旅程。”8月28日,中国新艺术音乐创始人龚琳娜、老锣以声音艺术实验介入巨型网络景观《算法·韵律》,演绎声音作品《算法·韵律—回响》。

2010年,由老锣作曲,龚琳娜演绎的《忐忑》登场,作为一首掀起普罗大众狂欢的“神曲”,即便在嬉笑怒骂和熙熙攘攘的娱乐泡沫中,《忐忑》的先锋、前卫、野心昭然若揭,这毫不屈从于当代流行乐驯化的中国乐句显得如此动人心魄!

当这些冲破窠臼、逃离藩篱的乐句与6800立方米网状景观的声音装置相遇,当《忐忑》再次在《算法·韵律》这个放大的弦乐系统中响起,当我们“化身蜘蛛”,在“人类-蜘蛛-宇宙”的共生命运下,又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

托马斯·萨拉切诺:

《算法·韵律》非常视觉化,你可以“play”(演奏)它,振动器在地下振动,这是一种无声的乐器,我们无法听到低于人类感知范围的声波,但蜘蛛能感知到更微弱的振动,因为它结合了联觉形式的感知过程。

这件作品我们希望邀请观众尝试从视觉转换到听觉,从听觉到触觉,这是一段循序渐进的旅程。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种发声之中,这是一种共生合鸣——大家一起演奏、相互共生、听见彼此,共创乐曲。

龚琳娜:

在这个世界,人以自己为核心,但实际上当你进入蜘蛛的世界,就没有人了。要把小我放开,世界不是只以自己的眼光来看的。如果我们不带有很多自己轻易的评判,你的世界就会想象力巨丰富,进入到这样一个艺术作品中,就无我,无人。

阅读全部

算法·韵律—回响

编创、导演:老锣

策划:龚琳娜

主办:红砖美术馆、龚琳娜音乐工作室

支持:声灵唱团

陈利 髙榆楠 龚子涵 鞠红 何美琳 李曜伦林静 刘方 鲁月明 罗一嘉 石娱赫 宋丹万思妍 王少为 魏蔷 吴谨吾 许新哲严立 杨锦杉 杨杉 翟羽西 张康康 周丽阳

地点:红砖美术馆

时间:2024年8月28日,14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