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砖电影汇 | 《两岸青年骑行实录》北京首映及主创交流

红砖电影汇 | 《两岸青年骑行实录》北京首映及主创交流

嘉宾:
导演 – 赵可儿
主演/制片人 – 曹申
制片人 – 朱西西

时间:2015年9月13日 15:00-18:00
地点:红砖美术馆多功能厅
语言:中文
主持:李欣

主办:红砖美术馆
协办:电影人平台

本活动免费

《两岸青年骑行实录》主创团队:
导演:赵可儿
监制:朱昀烨
制片人:曹 申、杨 纯
统筹:王雨薇
摄影师:郭旭东、张耀飞
剪辑师:曾展鹏、关本能
灯光师:宁国帅

纪录片介绍:
2014年7月5日,来自中国大陆、香港、台湾的144位年轻人在台中国立台湾体育运动大学汇合,开始他们为期十四天的“环岛征程”。这是台湾体育运动大学“青年壮游”团队第一次吸纳大陆骑者——而参与其中的11人却全然不知。他们成为了这个以台湾人居多的团队中,台湾人观察大陆的窗口和矛盾对撞的风浪中心。

由导演赵可儿带领的摄制组,随骑行团队自费去台湾——“通过对骑行表象的记录,实则是去观察台湾社会,感受与大陆真正的差异所在”,纪录片表现了环岛骑行运动魅力的同时,也以骑行为契机, 客观、真实地展现了当代台湾与大陆青年的思维碰撞与意识形态差异,记录的关注点放在了两岸文化差异——“窥见一个真实的台湾”。

这部长达60分钟的独立纪录片全部由一支平均年龄不超过22岁的90后团队摄制完成——独立电影团队Creationfilm。Creationfilm创建于2013年12月,由当时刚满20岁的年轻女导演赵可儿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。在工作室赚到第一桶金之后,赵可儿选择了用这笔钱拍摄无法带来经济收益的独立纪录片《两岸青年骑行实录》,而非团队建设。面对疑问,导演赵可儿说:“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想抓住一切机会去做最想做的事情,两岸青年共同环岛骑行台湾还是第一次,我们想第一时间记录下这一有意义的事件。同时对于一个摄制团队而言,独立拍摄影片便是最好的团队建设了。”于是,我们有机会在片中看到90后的视角、灵活的思维以及深刻的洞察力。这部纪录片从拍摄到后期制作,历时整整一年,全长60分钟。2015年,《两岸青年骑行实录》入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纪录片长篇组,及圣丹尼斯电影节CNEX项目。

摄制组从香港一路跟随参与者到达台中,并于台中起正式跟拍,随行途径:
Day1三义—苗栗 — Day2北浦—新竹 — Day3八里—台北新店 — Day4坪林—宜兰 — Day5新城—花莲 — Day6花莲 — Day7长滨 — Day8台东 — Day9车城 — Day10 — Day11垦丁 — Day12高雄 — Day13凤山—嘉义 — Day14嘉义—彰化—台中

主要人物介绍:
徐笙竣: 现实版“转山”,19岁身患血癌后独自骑行川藏线,2011年由联合国和谐钟评选为“经典生命斗士”,青年壮游计划发起者——代表着长居内地的台湾人视角。

吴童:《舌尖上的中国2》“泡菜”一集中所介绍的户外俱乐部领队——代表着大陆文艺青年视角。

林孝楷 :台南人,单车骑行英雄,曾与老婆双人单车环行全世界——代表着对“大陆”持高度戒备状态的台湾人视角。

赵中豪:台中体育大学教师,为人友好且健谈——代表着态度较为中立的“蓝”阵营台湾青年人。

陈启耀:环骑中最有人气的小队长,对骑行有深厚的感情的香港人——代表着较为客观的香港人视角。

曹申: 虽然作为纪录片团队成员一起来到台湾,但作为根正苗红的党员——代表着拥有极强“中国”意识的媒体人。

王孟林:受传统中国教育长大,毕业后在国企工作——代表着传统大陆青年视角。

对于很多大陆人而言,一海之隔的台湾的形象刻板而模糊。《两岸青年骑行实录》却通过特殊的视角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具体而多彩的台湾。全片中既有忠实客观的事实记录,也有冷静犀利的独立思考,无论是敏感的意识形态差异,还是生活、语言习惯的不同,都让这场原本简单的骑行变得充满了碰撞和未知。全程跟随的摄制团队,忠实的记录下了这场骑行中发生的一切。14天的环岛骑程,表面上有精致的台湾风土人情,而内里是偏见、排挤、接纳以及永恒的骑行精神。正如影片开头说到:“在大陆看到的台湾就是一道白光,但事实上它是由复杂的,很多道光束汇聚而成,赤橙黄绿青蓝紫,你要看到怎么样的台湾?”

“旅行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旅途中美丽的风景,且在于途中遇到的很多很多美丽的人。更重要的是,当你回复到自己出发前的位置或者状态时,可以让自己用更加平和、宽容、理性的心去看待和自己不一样的人、事、物还有思想,我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我们这个星球的美丽。”——《两岸青年骑行实录》

阅读全部

主持人: 李欣
主办: 红砖美术馆
协办: 电影人平台

票价 免费